禽流感病毒
- 在病毒家族中,有的病毒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,如脊髓灰质炎病毒、手足口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、流感病毒、疱疹病毒等。
- 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、结构简单、以单核酸作为遗传物质的微生物,只能在活的细胞或组织中存活增殖。
- 近些年来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疫情爆发及防控形势的日趋严峻,有关病毒的杀灭问题受到了更多的关注。
- 在病毒的杀灭方面,消毒剂、消毒器械及空气净化产品的使用是成为病毒杀灭的重要方式。
- 高效安全的杀灭方式,可以帮助人们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减少感染传播,可有效降低人与人间相互传染的几率,提高公共场所、医疗卫生场所及室内环境的安全性。
禽流感病毒
简介:禽流感病毒(AIV)属甲型流感病毒。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,冒过去在民间称为“鸡瘟”
禽流感1994年、1997年、1999年和2003年分别在澳大利亚、意大利、中国香港、荷兰等地暴发,2005年则主要在东南亚和欧洲暴发,危害严重。
2.危害:研究表明,原本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(H5N2、H7N7、H9N2),可经6~9个月禽间流行的迅速变异而成为高致病性毒株(H5N1)。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、H9N2、H7N7,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,病死率高。
3.病毒的杀灭:禽流感病毒对乙醚、氯仿、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。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,如氧化剂、稀酸、十二烷基硫酸钠、卤素化合物(如漂白粉和碘剂)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。
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,65°C加热30min或煮沸(100°C)2min以上可灭活。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,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,在pH﹤4.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。病毒对低抗温抵力较强,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。
禽流感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~48h即可灭活,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,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。